作為較早向中國開放旅遊目的地的國家,印尼接待遊客的數量始終居於二三線水平。同是東南亞國家,相比泰國這些年接待遊客人次已突破百萬的傲人成績,印尼每年仍在30萬左右徘徊。在其17000多個島嶼中,真正讓遊客記住的,只有巴厘島一個。
儘管印尼近年一直希望在其遼闊的島域上多複制幾個“巴厘模式”,但推廣效果一直不大,龍目島、民丹島等幾個新興度假島的遊客總和還不及巴厘島的1 /4。而另一邊,遊客的海島期待在經年不變的巴厘經典遊中逐漸褪去,巴厘島頭號客源們面對的是十分單一、程式化的線路產品。此時,有著更豐富旅游資源、卻一直沒作為一個完整旅遊產品得到推廣的爪哇,會成為旅遊客的下一個選擇嗎?
如果說巴厘島是理想中的印尼,那麼爪哇島便是真實版印尼。這裡面有印尼被殖民的歷史,華人命運的百年變遷,宗教的興替,島民多民族的文化交融……回游爪哇,對於一個真正想了解印尼的遊客,是一次重讀印尼文化的機會。從巴厘到爪哇的距離,是從天堂到凡間的距離,也是一次對印尼的全面溯讀。
印尼這幾年不乏大的推廣動作,民丹島、龍目島都是其力推的新興度假島嶼,但當人們猜測誰是印尼的下一個巴厘島時,巴厘島仍穩穩佔據印尼旅遊市場大半江山,而其他諸島似乎很難複製巴厘島當年剛向遊客開放時就把普吉島的旅遊團衝個七零八落的神話了。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印尼的海島資源、多文化形態等都令東南亞其他國家望塵莫及,中部有世界文化遺產雲集的爪哇島,東部有巴厘島、以及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班達群島和龍目島,北部有神秘的蘇門答臘島,南有被譽為東南亞後花園的民丹島,還有散落於太平洋上如珍珠般的群島,對於遊客來說,絕對稱得上一塊旅遊寶地。
但自印尼於2002年開放境外旅遊目的地以來,印尼旅遊之於遊客的概念幾乎只限於巴厘島一地。現今印尼的團遊產品中,八成主推巴厘島,只有不到一成的旅行團將爪哇島的文化名城日惹和首都雅加達連帶著巴厘島一起打包成行,但即使在這類團裡,前者在整個旅遊行程中的比例也相當少,通常只留有1天時間;而剩下的另外一成產品,則是新興的度假島民丹島,但一般也與鄰國新加坡一起打包銷售。在巴厘島之外,印尼似乎還沒有一個島嶼成為一條獨立的旅遊線路或產品。
泱泱島國,為何巴厘島一島獨大?這與西方遊客的熱捧淵源極深。在西方,一直就有“只知巴厘,不知印尼”的說法。由於早前是荷蘭殖民地,因此來巴厘島的最早一批遊客便是西方人。巴厘島有著西方人大愛的白色海灘,周圍海域風急浪高,適合衝浪,其物價相對便宜,最符合西方人的度假需求。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印尼是個伊斯蘭教國家(80%以上的印尼人信仰伊斯蘭教),許多地方政治上波動較大,而巴厘島是印尼惟一一個全島信仰印度教的島嶼,相對自由和開放,在信仰上“相對安全”,對於西方人來說再適合不過了。紛至沓來的西方遊客,為巴厘島創造了發展先機,因此才有了印尼旅遊部門幾十年來畢其力於一島,將巴厘島打造成印尼惟一的度假島嶼的偏倚政策。
可以說,巴厘島就是為西方人量身定制的一個豪華度假島嶼,水上項目幾乎全是西式規格的,島上四五星級酒店幾乎都是歐美大牌,其服務水准在全東南亞也屬一流。如果按巴厘島的這個西式標準,離其不遠的本島爪哇島,確實遜色很多,周圍的其他小島,則像蠻荒之地了。
近幾年,隨著東南亞海島自由行遊客的增多,許多旅行社都推出了機票+酒店的自由行和半自由行產品,但根據統計,巴厘島的自由行與團遊的比例為三七開,團遊仍佔大多數。雖然如今的團遊已不再是簡單的觀光+購物,而體現出更多休閒度假的需求,一些旅行社也相對調整了團遊行程,增加了1-2天自由活動,以強化休閒性。
如今巴厘島的遊客以每年50%的速度遞增,但面對如此龐大的一個市場,國內巴厘島的旅遊產品雖價差明顯,線路設計仍顯得過於單調了。在打造成適應於西方人的各種主題遊目的地之後,對於蜂擁而至的東方遊客,巴厘島也有些疏於應對。
其實,印尼島嶼眾多,景點分散,各地的人文風土迥異,是很適合發展主題遊的。像中爪哇的梭羅適合手工業體驗遊,日惹適合歷史遺跡和火山遊,西爪哇的萬隆和雅加達適合商務會展遊和購物遊,北蘇門答臘適合探險旅遊等等。有意思的是,印尼這些分散的主題旅游資源,卻都能在巴厘島一地找到,因此人們又把巴厘島稱作“微縮版的印尼”,也正是因此,因為一個巴厘島,人們很容易錯過整個印尼。中爪哇的迷你版婆羅浮屠、東爪哇的手工作坊、南爪哇的咖啡園、蘇門答臘的峽谷風光、加里曼丹島的動植物……印尼主題旅游資源不可謂不豐富,如此一處內涵豐富的主題,旅行社尚且未能正眼相待,那對於印尼其他地方,就更是興趣寡淡了。
在中國人的歷史記憶中,爪哇島並不陌生。早在唐朝就有對“爪哇國”的記載,與日本的琉球國同為當時唐朝的藩國。《紅樓夢》一書中,“探春遠嫁爪哇國”也有對爪哇的描述。由於爪哇島已在南半球,因此中國語言中的“爪哇”一詞通常用來形容所到之遠,喻指虛無縹緲之意。然而,在印尼的旅遊地圖上,爪哇的辨識度卻不高。許多遊客甚至和西方人一樣“只知巴厘,不知爪哇”,即便必須從雅加達轉機前往巴厘島,卻不知道是停靠在了爪哇。
實際上,巴厘島上的旅遊文化資源和創意,大部分源自於爪哇島。小婆羅浮屠就是爪哇島上的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婆羅浮屠的微縮版;巴厘島上最具觀光特色的印度教寺廟和遺址,若與爪哇島上集印度教廟宇之大成的普蘭班南神廟群相比,就顯得太過小家子氣了;看過巴厘島上的蠟染村,再潛入爪哇島上的民家手工作坊裡,才更能見識到真正的印尼手工;至於巴厘島上的馬尼火山,氣勢自然難抵爪哇島上印尼最大、最活躍的莫拉比火山;還有巴厘島上為數不多的幾處咖啡園,小巧精緻的形式掩蓋了歷史的煙雲,也只有在爪哇島廣袤的咖啡園中,才能觸摸從殖民時代走來的歷史脈絡……這些包羅萬千的爪哇文明,長久以來一直為大多數遊客所忽略,是一件憾事。
華人遊客不太喜歡去巴厘島以外的地方旅遊,安全問題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蘇哈托執政的年代,爪哇島頻掀排華浪潮,對華人的歧視、排斥、打擊甚至是公開合法的。在蘇哈託對印尼長達30多年的統治中,其堅定地奉行排華政策,並製造多起排華血案,華人在印尼社會不受認同、甚至遭受懷疑猜忌。上世紀90年代末的雅加達排華暴行,更令中印兩國一度交惡,民眾間產生嚴重的不信任。即使在1998年蘇哈托下台後,新總統重新恢復華人在印尼社會的合法地位。但冰凍了30多年的中印兩國的關係,在東南亞的地緣政治中仍相當微妙。中印民間貿易、旅遊方面的往來,更是一度跌破冰點。
近年來,印尼國內政治形勢轉好,軍方在民眾間的信任度趨穩,儘管西爪哇還偶見民眾示威,但暴力等級已下降不少,中爪哇和東爪哇已多年是太平之地。中印經貿友好往來持續良性運轉,華人在印尼社會的地位明顯提高……這些都是積極的旅遊信號。
爪哇島的旅遊城市,西部有首府雅加達和會展城市萬隆,東有港口城市泗水,中有手工業之都梭羅、宗教遺跡名城日惹,北面有印尼“大熔爐”三寶壟,分屬東、中、西爪哇三省,每座旅遊城市之間相距不過2-4小時車程,且都修有機場。這對於習慣於多點旅遊的華人遊客而言,已是間隔相當短的旅遊線路了。但目前來看,這三省之間的旅游資源尚未形成緊密的聯繫,儘管在省內城市,如萬隆和雅加達,梭羅與日惹間,已有一些城際間的旅遊產品,但跨省、跨區域的旅遊線路仍難得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