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薯又叫做「木薯」,原產於巴西,含豐富澱粉和膳食纖維,是目前世界第三大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來源。十六世紀時經葡萄牙人傳入非洲,成為非洲人的主食。尼日利亞是目前全球最大生產國,其他主要生產國包括巴西、泰國和印尼等地區。民國初年傳入兩廣地區,也是台灣早期社會的經濟產物之一,作為糧食、釀酒和飼料。日據時代,物資缺乏,更是不少人賴以維生的主要食物。
樹薯含有氰酸,全株皆有毒,尤以根部的皮,毒性較強。樹薯經去皮、切塊、泡水、完全煮熟後,可以除去毒性,方能食用。主要分為「苦樹薯」和「甜樹薯」兩種,苦樹薯外皮褐色,肉呈白色,含較多的氰酸故味苦,毒性也較高,不宜食用,只能加工為樹薯粉,甜樹薯外皮淡青色,肉呈黃色或紅色,毒性較低,是可食用的樹薯。
雖然樹薯有毒,但泡水煮熟之後,氰酸就會被分解,不但對人體無害,而且營養豐富。所以樹薯絕不能生食,就像芋頭絕不能生吃的道理一樣,芋頭也是含毒的食物,煮熟之後毒性完全消失,而且味美可口。
在台灣,樹薯除了食用外,也可煮樹薯甜湯,加工後可以用來製作太白粉、珍珠奶茶的粉圓等,也會用樹薯粉來製作樹薯粿或圓仔等。不過,隨著經濟成長,台灣農民已經不再種植樹薯,改為種植其他更高經濟效益的農作物,市面上也很難可以買到樹薯。
在印尼,用樹薯製作的小吃也很多,像樹薯糕和油炸的樹薯片等。此外,在西爪哇的萬隆還有酒釀樹薯,小販車上掛滿一串串白色的樹薯,其實是將去皮煮熟的樹薯,塗上一層酒釀來讓它發酵,待發酵兩三天變軟,就可以食用,是當地著名的特產。